七三中文

繁体版 简体版
七三中文 > 戚人歌 > 第43章 人望高头

第43章 人望高头

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(免注册),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,请耐心等待,并刷新页面。

五月晦日,艳阳高悬。

通化门前尽是早起送行之人,长乐坡头,尽是长愁。

城门卫细核了过所上的人数、年龄、样貌,及所带行囊后,对杨今采放了行。

今采小娘子第一次踏进了长安城。

举目繁盛,入眼皆景,耳侧的喧闹在此刻也变成了华调锦韵。

这便是长安吗?

接她来的小吏前行几步,不见她跟上,催促道:“快些上马,莫误了时辰。”

杨今采不知会误什么时辰,又不是煎药熬汤,要掐什么时辰。但她知晓皇家有诸多禁忌,耽误不得,许是许娘子只这时得空,能见她一面,不对,是公主。思及此,她快走了几步,上了马。

几日前,这小吏忽到医馆,出言即是“贵主感念二位救命之恩,特请杨娘子入京。”

他从身后叫两小厮抬来箱箧,又从怀间掏出一封亲笔信。信上言简:

方郎中亲启:

救命之恩,无以为谢,今予金三千两,聊表心意。本公主甚喜今采小娘子,欲请之至京都,烦请询其意愿。

起初,杨今采犹豫不决,若非当年师父心善救她,她怕早被阿爷贱卖出去,又怎能读医书,学医术,她不可丢下师父一人。

但师父劝她:人望高头,水往低流。

师父说,这是她的机遇,此生错过,便不可再得的机遇。

那夜她蹲在药房,一夜未合眼,头脑中似走马灯。

鸡鸣声将她的思绪拉回,她拖着昏沉的身躯,推开药房房门。太阳还未从天边升起,只一层金橘色铺在接天处。

方郎中已经起了,正在院里铡着草药。

“师父,我想去长安。”

她不想庸庸碌碌,只通晓些寻常病症,也不想一生扮作男儿郎行医,她想成为大戚最厉害的医师。

方郎中停下手中铡刀,一脸慈笑,向杨今采招招手,“今采啊,过来。”

杨今采小跑着上前。

“长安与这小医馆不同,倒是可要机灵些,公主虽感念你我救命之恩,但你切不可居功自傲,知道吗?”

杨今采抽着鼻子点头,“徒儿知道。”

方郎中拍拍她的脑袋,“官吏催得急,今日就动身吧。”

公主所赠金钱,方郎中自觉委实担不得,执意退还,小吏以公主之托,他这等小官无权干涉,拒不将其带回。

他无可奈何,又托杨今采捎回。

杨今采也是推辞,“师父,这我也做不得主,不过,徒儿到京后,可帮师父向公主道谢。”她说罢娇俏一笑,方郎中顿时拿她没办法。

踏上往长安的路途,杨今采一步三回头,直至目力不再能及,才收回了恋恋不舍的眼神。

公主府坐落于兴宁坊,就在通化门北,他们一行入城不久,就到了公主府。

杨今采以为,自己是误入了仙境。

公主府前庭,亭台水榭、芳草宝树,宫人各司其职,井然有序。

为她引路的婢子极貌美,看年岁并不比她大多少,那婢子性子倒是活络。

边走边同她闲聊:“公主如今还未下朝,我先领你到住处暂歇。”

杨今采颇为局促,只默默点头回应。

“我名唤玉蘅,往后你可叫我阿姊。”说着,玉蘅狡黠一笑,她如今也是阿姊了。

杨今采仍旧是不出声响,默默点头。

“你这样倒像是我初来公主府时,整日谨小慎微生怕犯点什么错触怒了公主,惨遭责罚。”玉蘅停下脚步,双手反叉着腰,歪头俏皮道,“往日我在宫内当值,各宫妃嫔对公主颇有微词,添油加醋讲着,我们这些婢子也听得几耳朵,那时候我看公主就如妖魔鬼怪一般,她调我来时,我还怕得很呢。”

宫里的妃子,全然不了解公主,不过是公主与靖王争天下,说些坏话迎合皇后殿下罢了,又或是如陈充仪那般,对公主既艳羡又痛恨,每每提起公主,她总要说若不是公主会投胎命好,哪能如此呼风唤雨、嚣张跋扈。

她从前觉得陈充仪坏透了,宫婢出身做了充仪后就要欺压打骂她手下宫婢,可在公主府这些时日,她忽然觉得,陈充仪可怜,不是可怜她的出身遭遇,而是可怜她的心界。人不该永远沉湎在自怨自艾之中,她大可以抬眼看看,只奈何宫墙障目。

公主说,这叫:一叶蔽目,不见太山。

“你且把心放回肚子里。”玉蘅劝慰着,双手搭在杨今采肩上,“咦?你之身量真高,日后定是个高个小娘子。”

她的语太过跳脱,反倒教杨今采放松下来。

杨今采的行囊少得可怜,安顿下来后,玉蘅便带她出了公主府,这是公主早朝前交代她的任务——带今采小娘子小游一日长安。

站在朱雀大街上时,杨今采因惊讶而微张了嘴。近五百尺宽的街道,是她从未见过的,放眼望去,人头攒动,天街仿若无尽。

街上商贩、行人摩肩接踵,车水马龙间,尽是些新奇玩意儿。她一时目不暇接,定定站在原地。城门口迎来送往的熏风吹搅着她的衣袖,像是要来牵她手一般。

在外游逛一日,买回去大包小包一大堆,玉蘅阿姊说,那都是她能用到的,她第一次见出手如此阔绰的婢子。

想必是跟着公主,婢子的日子过得很是不错。

日头沉沉,将西边天熔成金汤,眼瞧着这金汤要消散了,李沅真还未回。

玉蘅耐不住,拿把小团扇扇着,问道:“今采小娘子,我听闻公主遇难,是你与你师父救了公主,那公主有没有哭啊?”

杨今采摇头,“公主没哭,她实在是厉害,那般深重的伤,一声不吭,一滴泪都不落,连偷哭都没有。”她忽而想起,“倒是那王二郎,我瞧见了他偷抹眼泪。”

“王二郎?谁啊。”玉蘅懒懒散散斜靠着,手中的小团扇快速上下翻动,三两秒后,团扇猛地停住,她直起身来,目光灼灼,满面讶然,“可是跟在公主身侧的郎君?”

“正是。”杨今采不明所以。

“他因何落泪?”

“因公主伤势吧,他在医馆也无其余愁烦事。”

“哼哼哼。”玉蘅坏笑着,这等趣事涟青阿姊定然喜欢,今夜就要把那件她肖想已久的珠玉宝钗从涟青阿姊那换回!

“阿姊为何如此笑?那王二郎不是公主夫婿吗,如此取笑,不怕责罚?”杨今采想,方才玉蘅阿姊那般表情,应当是取笑吧。

玉蘅脸上挂着神秘的笑,摇头摆手道:“情郎,可算不得夫婿。”她向杨今采靠了靠,探出头去,悄声继续,“我与你说,你所言王二郎,其实是崔家郎君,与公主纠缠多年不得名分,惨得很呐!”

“他在公主身侧,有何惨处,他当知足才是。”杨今采随着玉蘅调皮道。

“所言极是!”

二人互换一道眼神,心照不宣地笑起来。

涟青来时就见她二人簇在一处傻笑,“笑什么呢?”

“阿姊!有乐事,你可听?”玉蘅兴冲冲道。

“有何乐事等下再说,公主回了,我先领杨娘子去见公主。”说罢,涟青看向杨今采,“我叫涟青,若有事可寻我帮忙,现在随我去见一见公主吧。”

杨今采点头应下。

公主身侧的婢子果真也同公主一样,性豪爽。

玉蘅拉住涟青,“涟青阿姊,听我讲乐事!”

“我先领她见公主,她不识得路。”涟青拉下玉蘅的手,无奈道。

玉蘅悻悻收回手,瞧着二人远去的背影,又将双手反插在了腰间。

再见李沅真,杨今采觉得甚是生分局促。

当日邠州城内,她们是有过命交情的阿姊与小妹,她与公主叹人生、谈未来,可今时今日,她是公主子民。她们之间,已然有着难以逾越之鸿沟,尊卑分明。

然公主一出声,就将她心中的顾忌消了大半。

李沅真伸出手来,在她脸颊上一捏,感慨着:“多日不见,今采倒是长胖了些,你与你师父一切可好?”

这就是杨今采熟悉的许三娘子,而不是高高在上不可触碰的公主。

她悄悄卸下心间悬着的那口气,语气虽还带着拘谨,但到底是轻松许多,“多谢公主挂念,妾与师父一切安然。”她又想起师父临行前的嘱托,“师父托我向公主道谢,但那些金子太过贵重,师父欲要公主收回。”

李沅真低低一笑,“比起你们对我之恩,那些身外之物根本算不得什么,我会写信告知你师父,让他勿要在意这些,你也是。”

杨今采想,这根本就很难叫人不在意,但她没再多说。

“你曾言要读遍天下医书,精习医术,我也曾说要让你读最全的医书,今日便是我然诺之时。”李沅真拍拍杨今采的头,“明日你便可到太医署去,先做药童,日后升迁,可就要看你技艺如何了。”

闻言,杨今采的眸子亮晶晶,嘴角止不住上扬,“谢公主!”

到底是个孩子,面上藏不住事,李沅真揉着她的头顶,轻声道:“我相信你,一定可以成为大戚最厉害的医师。”

杨今采觉得,方才落山的太阳,是落进了她的心里。

暖洋洋。

明晃晃。

她今后的日子,是灿烂的。

“涟青阿姊,我这可是事关公主的大事!只需你拿出一株小小宝钗,就可得知,值得很!”玉蘅诱哄着。

涟青哪能不知道她的小心思,谁叫她心善,乐意成全她这小心思,她故意摆出不舍的模样,从发间抽出宝钗,放到玉蘅手中,“那好吧,你快说。”

玉蘅对那宝钗爱不释手,仔仔细细地瞧。

涟青轻拍她的手背,“快说!”

玉蘅这才神秘道:“方才今采小娘子告诉我,当日在邠州城内,崔郎为公主痛哭流涕!”

谣言,有时候就是如此传扬出去的。

涟青捂了嘴,面色惊讶又掺杂戏谑。

这宝钗给得值!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