七三中文

繁体版 简体版
七三中文 > 重回八零,从摆摊开始 > 第160章 第一百六十章

第160章 第一百六十章

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(免注册),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,请耐心等待,并刷新页面。

孔区长和胡场长一下就来了精神!

这么隆重的场面可完全出乎他们意料,所以一跟主动出来迎接的苏丽珍碰上头,两人就忍不住夸赞起来。

“小苏同志真是年轻有为啊,这开业典礼准备得真是不错!”

“苏小老板,你这场面弄得也忒大了,我可好久没碰见这么热闹的场面了!”

苏丽珍谦虚道:“哪里哪里。孔区长、胡场长,您二位今天能来,才是真给我们添了光彩,我们珍珍公司全体上下可是荣幸至极。”

孔区长和胡场长听她这么说,面上虽不显,心里却十分受用,态度也越发亲切起来。

双方寒暄了几句,苏丽珍看了眼手表:八点五十分,距离典礼开始还有八分钟。

这会儿客人基本都到齐了。她朝苏振东比了个手势,后者会意,立马安排自家的公司员工上红毯,准备剪彩仪式。

这些员工是苏丽珍特地为今天仪式挑出来的几个年轻姑娘。

女孩们此时身穿白色衬衫,黑色西裤,手里端着盛放大红绸带和金色剪刀的红布托盘,一个个精神十足。

看这边一切就位后,苏丽珍便顺势邀请孔区长和胡场长参加剪彩仪式。

两人听完一愣,没想到还有剪彩仪式,这场面、程序属实是超过他俩预期。

不过,能被主家邀请剪彩毕竟也是一种肯定,但凡有点进取心的人都不愿错过。

更别说今天“珍珍”食品公司的开业典礼还搞得这么盛大!

他们刚刚可还看见了人堆里扛着摄像头和照相机拍来拍去的人,想来应该是哪个报社的记者了。

这么露脸的事,谁能忍得住拒绝啊!

孔区长和胡场长忍不住,所以压根没跟苏丽珍客套谦让,两人是第一时间就满口答应了。

等走上了红毯,他们才发现今天一块受邀剪彩的来宾还真不少。

有市公安的卢局,消防的唐大队……嗯,那个好像是市纺织厂的安厂长……哎呦,他旁边那个大光头不是“黑市”一霸刘五爷吗?

这种硬茬子也来给“珍珍”食品公司剪彩?连这样的人物都认识,这老苏家还真有点门道。

还有这个长得比电影明星还清俊的小伙子,虽说眼生,但这一身的气派一看也不是普通人啊!要叫他们看,那最低是个高干子弟。

想不到这苏小老板的人脉这么广!

孔区长和胡场长对视一眼,都在彼此眼中看到了一抹震惊。

看来是他们之前小看了人家,果然能在改开后短短几年时间就积累资本圈地、开厂子的人家不是一般人啊。

孔区长和胡场长内心的震惊,外人并不知道。

这会儿锣鼓声已停,现场逐渐安静下来,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红毯上即将开始的揭牌剪彩仪式上。

随着苏丽珍和苏振东一起将公司牌匾上蒙着的红绸子一把揭开,露出上面醒目的“珍珍食品有限公司”一行大字,受邀嘉宾们也在主家邀请下纷纷拿起各自面前的金剪刀,“咔嚓”一声,将相连的大红绸带剪断,只余中间几枚鲜艳夺目的大红花球。

紧接着,院内的鞭炮被同时点燃。伴着响亮的鞭炮声,苏丽珍一扬手,锣鼓队再次欢奏起来,参观典礼的客人和员工们都不禁笑着鼓起掌来。

热闹的开业典礼过后,苏丽珍又邀请来宾们参观公司。

进入正门,走过宽敞整洁的水泥甬道,迎面就是气派的三层办公楼。

孔区长又忍不住赞叹道:“这办公楼可真气派!”

要知道他们区的办公地点还只是一栋二层的小楼房,年代久远,跟人家这办公楼可没法比。

公司院内采用“先楼后厂”的布局模式,工厂设在办公楼后。

苏丽珍征询大家意见,决定先去厂子里走一走。

工厂占地约两千平,大体分为储藏区和加工区。

仓储区是一东、一西两个大库房,中间是整片的加工区域。

加工区又细分为原材料屠宰车间、清洗分割车间、食品加工车间、包装车间和配料室几个部分。

屠宰车间采用最新的生产线,鸡鸭等禽类全部用机器宰杀、脱毛,处理效率高且原材料脱毛效果更好。

清洗分割车间分两组,一组对所有食材进行充分清洗,并进一步将宰杀的鸡鸭鹅开膛,清理内脏;另一组把食材按照最终售卖规格进行拆解或者分割。

食品加工车间具体分为香肠区、卤制区和熏制区。

香肠区,先将搅碎的猪肉腌制好,然后灌肠,最后卤制。

卤制区使用专门定制的大容量蒸煮锅,一次能卤上百只鸡,更加高效节能。

熏制区,因为目前没有专用的熏蒸机器,只能采用比较原始的熏制技术,因此熏制区也是唯一需要有专业熏烤技术人员坐镇的部门。

目前,熏制产品因为需要先卤后熏,且制作过程繁琐,产能有限,所以是“珍珍”售卖商品中价格最高的品目。

一只普通包装的两斤重“珍珍”牌卤鸡或者卤鸭,市场统一售价为4元,熏制的则要4.5元。

加工车间之后就是包装车间。

包装车间先对加工好的产品进行抽真空处理,然后再由工人们按照不同规格完成最后外包装。

现在“珍珍”食品的外包装大体分三种:普通塑料外包装,精美礼盒装,以及用稻草、柳枝或竹条精编而成的篮筐包装。

哪怕是最简单的塑料外包装,也是苏丽珍和苏振东制定采用的当下最新型食品级塑料,更不用说精美的礼盒和编织篮筐,光是这外包装一项,就将成本拔高了不少。

但这么做的好处也显而易见,高端精致的包装让“珍珍”的所有商品在市面上一众黄油纸包当道的食品中直接脱颖而出。

主打一个鲜明、大气,有档次。

着实给如今消费观念尚且朴素的人们制造了一波“视觉冲击”,进而顺理成章地占据大家心中对于食品类、乃至礼品类商品的第一设想。

说白了,就是苏丽珍想让大家只要一提起卤味,脑子里第一个想到的、同时也是最想要的都是她的“珍珍”。

此外,今年三月国家开始实施“商标法”,苏丽珍特地请了美院的人设计了一套“珍珍”的商品标识,并第一时间将这套商标注册完成。

同时,她又顺手把诸如“真真”“贞贞”等等此类谐音和“好珍珍”“美珍珍”等易混淆的品名也都一次性注册下来,最大限度防止以后有人恶意“蹭名字”。

现在,公司产品的所有外包装上都印有“珍珍”这个醒目的标识,再配合公司的各项宣传,已经初步在消费者心中树立了一个品牌形象。

接下来就是逐步完善这个“形象”,让大家内心形成清晰地品牌概念。

要知道无论哪行哪业,一个项目取得成功,之后跟风模仿者总是层出不穷,“赝品”“盗版”之流也是防不胜防。有些“赝品”做得好,甚至能取代正品。

这世上只有千日做贼,没有千日防贼的道理。她唯有努力把自己的商品做好,把品牌做大、做强,让“珍珍”这两个字只能被模仿,旁人始终无法超越,这才能牢牢占据消费者市场,不被轻易取代,也是真正持之有效的防伪手段。

而来参观的客人们明显也对这些精美的外包装感兴趣。

安夫人拿起一个柳条编成的篮子,爱不释手地翻看了几圈,忍不住跟旁边卢向阳的母亲卢妈妈小声念叨:“真好看啊!这手也不知道多巧,能编出这么好看的小东西来,我这手织个毛衣都费劲呢。”

卢妈妈也低声符合:“我们邻居有乡下的亲戚,经常给她送这些柳条筐啊、篮子的,她也送过我。我原本以为那就很好看了,但是跟这个还是没法比。”

李翠英听见这话,便拉着小麦过来,喜滋滋道:“这都多亏了我家大闺女!这孩子手巧,最会编这些东西了,这篮子就是她最先设计出来的。她东叔在乡下挑了些编织好手,也都是照着她的样子来,才有了这些漂亮的小玩意儿。”

安夫人和卢妈妈便不由拉着苏小麦的手,对她好一顿夸。

苏小麦被夸得脸颊发红,但是两只眼睛却亮晶晶的。

苏丽珍在旁边看着,也忍不住弯起了唇角。

然而她看着别人笑,也有人在时不时地盯着她瞧。

沈瑞盯着女孩唇边的笑意看了又看,心里有一瞬的遗憾。

要是这笑容是为他而起该有多好。

这想法一闪而过,他又不禁苦笑。

什么时候,他沈瑞也这样患得患失了。

一行人参观了包装车间,一出来就见前方是一组相对封闭的房间,房门上挂着“配料室”的牌子,房间外墙上也贴着醒目的“闲人免进”四个大字。

众人一下就明白了,这里应该就是配制卤料的地方。

卤味好不好吃,卤料是关键。所以配方就成了各家熟食店严防死守绝对保密的存在。

客人们也都明白这个道理,因此都识趣地没有提出要去参观的话。

只有刘五爷抻着脖子看了半天,忍不住问道:“大侄女啊,你这里头啥样啊?这么要紧的地方,光一道门挡着,能顶用吗?”

要是他的厂子,那门口少说也得放两个人守着啊!

结果他刚发问完,肚子就挨了他媳妇一杵子。

刘五爷媳妇忍不住瞪了他一眼,低骂道:“哪儿都少不了你,话咋那么多!”

刘五爷反应过来,自己这样问好像确实是对人家那配方好奇似的,忙解释道:“不是,珍珍,我没别的意思!我就是好信儿,一顺嘴就秃噜出来了!”

苏丽珍笑道:“没关系,五伯。我既然邀请大家来参观,就没想着要藏着掖着,大家想看什么都行。”

说话间,就主动走过去,把配料室的门打开。

跟里面负责配料的工人们打了声招呼,然后她一边招呼客人们过来随意看看,一边耐心解释道:“大家都知道配方对于一家食品公司的重要性,我们自然也是格外重视的。”

“针对这个问题,我和东叔研究决定,把配料室分为大小两个班。大班负责将配方中大部分调料配齐打包,我们称它为甲料包;余下配方中比较关键的几味调料,我们会先将其粉碎成末,将具体调料的名称替换成数字代号,然后才送进配料室。”

“到时候小班的人按比例把数字代号的调料配成料包,就是乙料包。卤味车间每一锅卤味所用调料必须要用甲乙两个料包,卤制过后的料包由公司统一回收处理。”

“而配料室大小两个班配制的料包,不管是甲料包、还是乙料包,都需要上称量重,保证当天所有人配制的料包总重与出库的原材料总量相符,避免有人私自偷藏配料。”

众人听完这套管理办法,再看看两个配料室里一组组对面而坐埋头配料的女工们,心里细细一品,越发觉得这办法好用。

至于那送到小班之前的几味关键调料在哪里粉碎、由谁负责替换名称这话,没人傻的会问。

大家心里明镜似的,即便是开工厂,许多流程需要用大量人工去做,可最关键、最核心的东西肯定还是要掌握在人家自家人手里。

“此外,”苏丽珍继续解释道:“所有进配料室的人都会事先签署一份保密协议,一旦被发现有泄露配方的情况,就要面临公司的巨额索赔。”

当然,再高的赔偿也抵不过配方泄露的损失,但这样做起码能达到一定震慑作用。

其实之前在商定配料保密措施的时候,苏振东曾经告诉过苏丽珍,时下许多食品厂和日用品厂为了杜绝员工夹带产品出厂的情况,工厂会安排保卫科的人专门在工人下班的时候进行检查,有时不光翻看工人随身携带的口袋,甚至还要翻检人们身上的衣兜。

而他们食品公司,不光是配方,就算是工厂里其他物品,随便拿点什么都是具有实用价值的东西,难保大家心里惦记,所以苏振东也建议适当采取这种检查模式。

但苏丽珍想了想,还是没同意这样做。

虽说这种事情是时下常有的事,但常有的事就一定正确吗?

苏丽珍不想起高调,可是换位思考一下,还是觉得这样做是对个人的不尊重。

不过苏振东说的情况也确实需要重视,有些人占公家便宜占惯了,难免管不住手脚。

所以苏丽珍直接规定,一旦发现有员工偷拿或夹带公司财物出厂,一次扣除半个月工资,连续两次直接辞退。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