对视一眼,火花四溅,同时冷哼一声。
梁山伯和荀巨伯的理智回笼一瞬,却又立刻被对方打散。
经义的辩论从最开始的两人,到后面的学生忍不住插嘴,再然后是二位执牛耳的大儒激烈争吵。
最后,则是被不小心波及的其他人加入战场。
话语之难听都不说什么了。
到了后面,直接演变成了一场群殴。
双方谁都不服谁,干脆拳脚相向,要用拳头分出胜负来。
原本还带着看好戏心理的祝英台不自觉看向了祝英回:“哥……”
祝英回面色冷淡:“让他们打。”
“打完了,那两个傻子就该知道,学术并不是他们想得那般单纯。”
她在祝英台耳畔低语:“学术掺杂着派系之争,也有着权力的斗争,桓温的做法虽然粗野,但也不无道理。”
祝英回看向战场:“若是此等大儒被拉拢,那么,日后的朝堂,就全是王与谢的天下了。”
“桓温可不希望,学成的学子,都将本事与了他们二人。”
祝英台倏然想起了那些死得不明不白的儒者,心头一颤:“那些人……”
“是他们杀的。”祝英回平静地肯定了他们的猜测“我从前就说过,学术之争,容不下异端。”
“执牛耳者不好下手,就挑有些影响却有不大的人作为威慑。”
也就是科举没出来,若是科举问世,世家衰弱,这一场血色的争端,还会更加激烈、更加疯狂。
不过,世家已经足够视人命为草芥,这些儒者好歹还有孔夫子的经义约束,不至于随意滥杀。
现在各家中学习经义的人首先是世家公子,然后才是各个学派的儒者。
他们从出生开始就被灌输要为家族奉献一切的思想,还没那么容易被再次洗脑。
祝英回看着已经停止争吵,愣愣地注视着周围人、甚至在试图拉架的两个人。
和马文才交换了一个眼神,轻易地滑入战场,名为搀扶实为挟持地扯住了孟之义和顾幸:“别打了别打了,都是同窗!”
一边把人强行往外扯,一边嘴上假模假样地劝架:“夫子!别打了!为人师表,为人师表啊!”